2024-10-23

致風傳媒 On surrogacy

  風傳媒2024-10-23 13:40黃信維 張大任的報導:「為代孕互槓!陳昭姿嗆『推女同借精生子』也為她個人利益 黃捷批『反應過度』」一文中有引用我對代理孕母意見但是文完全錯誤希望風傳媒可以更正並且轉告立委我相信正確使用資料是最基本的新聞道德。此篇報導中引用陳文,第一段如下:

過去長期擔任行政院性平會委員的顧燕翎(馬英九台北市社會局長)曾說「不孕不是病,為什麼會痛苦?」,另一位委員黃淑英(民進黨新潮流大姐)說「代孕是覬覦別人的子宮」。能說出這種對不孕症患者缺乏同理心、尖酸刻薄話語的人,如果不是心理變態、被害妄想症,那怎樣才算是?

只是陳在括號中引用的根本不是我的話我也沒有用這種方式表達意見的習慣1997/9/22 我曾在中國時報發表身體誰的香火身體自主權的艱苦奮戰一文,後來常被引用其中有一段談到「疾病」痛苦」,但完全沒有陳文所引用的文字而當時我的身份是婦女新知基金會監事和交大教授與馬英九市長並不相識

  雖然有些醫師將不孕視為「疾病」,可是和其他「疾病」不同之處在於,不孕的痛苦不是來自不孕所導致的生理病變,而是來自社會加諸於女人的傳宗接代的性別角色要求,所以真正的病因在社會,而非個人,當我們勉強用個人方式去解決時,自然難以求全,而且勢必犧牲自己(如不斷忍受侵入性的人工生殖手術)或其他個人。為了「婚姻幸福」而不得已租用其他女人的子宮(由於子宮無法自身體切割,勢必也占用其身體),固然其情可憫,然而除了會衍生法律、倫理問題之外,實際也加入了以經濟優勢購買女體的消費行列,突顯了女人之間的階級差異和女人相對於男人的附屬地位(誰租用誰的身體來延續誰的香火),強化了女人傳宗接代的「天職」,也使得其他不孕婦女更難以擺脫生殖科技對女體的入侵。

  我因從事婦女研究和婦運一向關注身體自主權也發表過多篇有關代孕的文章和報告很期望相關議題在社會受到重視能有更深入的公開討論,政策決策的過程也更週全公正公開透明,不樂見泛政治化的操作和無理謾駡更不願意被無端捲入政治鬥爭

顧燕翎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