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7

台北的捷運文化

顧燕翎 
  不同的人對於公共服務有不同的需求,不久前一位久居英國的上班族,想來年事不高,對台北捷運的事事叮嚀甚感不耐,認為妨礙了乘客的公民權,應當還給大家安靜舒適,減少重覆的廣播。

  回顧台北捷運開通之初,的確較為安靜。但仔細追究,這些叮嚀的背後幾乎都有歷史原因,並非冷氣房官員的發明,曾經有的一些跌倒事件、性騷擾事件、偷拍事件引發的投訴,使得管理單位越來越謹慎,努力做好預防工作。畢竟乘坐捷運的除了通勤族之外,尚有很多本地和外地居民,其中有身體不便的、聽力不好的、視力不佳的、對環境不熟悉的,對於這些弱勢者的提醒和照顧,有助於建立無障碍的自由行動環境。

   我家住新竹,也曾經在國外大都市搭乘地鐡,比較之下,覺得台北捷運的清潔、效率及秩序都是首屈一指的,羨慕不已。最近在紐約看到地鐵髒亂,乘客亂扔便當盒,覺得或許暫忍吃喝亦非壞事。

  為了女性夜歸的安全,北捷尚設有安全候車區及叫車電話。也曾經有立委建議仿效橫濱市,在上下班時間設置女性專屬車箱,但也引發不少反對意見,而沒有實施。當捷運在都市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時,如何平衡各種不同的需求,建立互相看見、互相尊重的文化和討論的空間,是北捷在運輸功能之外,可以對台北市繼續做出的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