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1 畫像2

遊民畫家泊仔送的畫像,在左圖中白鳥的右下方,就是他自己。

  我想我是一個認真的人,有時候到了嚴肅的地步。還記得剛入小學的第一課就是ㄅㄆㄇㄈ,老師說下週要考,可是一週過去了,我還沒全學會,急得不得了,回家就發燒了,媽媽還得幫我惡補。下星期老師竟然完全忘了考試這回事!而我至今餘悸猶存。
  最近一位好友退休,她在嚴肅這件事上比我更勝一籌,在我們為她舉行的餐會中一絲不苟地討論未來生活的意義,我勸她不必急,不妨先混一混。李豐(寫《我賺了四十年》的那位台大醫師)在電話上聽了我的轉述,大笑道:「你混得怎樣?」我說:「不錯啊!」她卻不以為然:「我聽妳聲音就知道妳還是那樣,說話太快了!」幾十年來她一直勸我慢下來。慢才能品味生活,才能靜攬人生,才能修鍊身心。
  不僅需要調整步調,我也想改變自己的寫作風格,輕鬆一點,閒適一點,更多一點生活,多一點感覺。渴望有自己的部落格,不被字數、時尚、市場、刊物風格、主編好惡綁住。大部分是為自己寫吧,也為了分享,至於未來,就交給上天了。 email: yenlinku@mail2000.com.tw
 

2020-03-19

顧燕翎著台灣婦女運動──爭取性別平等的漫漫長路  新增及勘誤 The Women's Movement in Taiwan ---- Additions and Errata

觀察》雜誌- NO.78 │ 中國國民黨何去何從|關懷鄉土- 台灣婦運半世紀 ...


新增
自序  
顧燕翎

  我前後花了很長時間來寫台灣婦女運動,中間曾因各種原因停擺,包括接任婦女新知董事長、進入台北市政府工作。最後堅持下來,最重要的原因是不想放棄以女性的身分發聲,想從女人的角度寫歷史,尤其是眼見當今台灣「性別運動」即將(或已經)取代婦女運動之際。本書的副標題:爭取性別平等的漫漫長路,便意在取回「性別平等」的定義權,避免女性改造父權尚未竟功便遭擠壓出局,回到無聲無息的起點。

  生為第二性的歷史太長久了,女人早已習於被定義、被規格化。即便鼓起勇氣,參與婦運,在其中仍感到自我設限、自我懷疑的不安,需要透過閱讀、討論和書寫,與其他女人的生命經驗映照,從而確認自己的感受,才能勇敢踏出下一步。我雖從女性主義汲取許多養分,在說自己的故事、自我探索時,仍不免猶豫:會不會因為說實話而得罪人?會有讀者嗎?可是不說又如何彼此聽到和看到?

  參與婦運創造改變,便也不可避免地身陷去除女性/女性主義的逆流。幾乎每個時代婦運者都需面對「台灣有沒有婦女運動?」或「台灣需不需要婦女運動?」的質疑。1950年代國民黨威權時期,有鑑於昔日婦運已爭取到憲法的平權條款和民意代表保障名額,蔣宋美齡以領袖夫人的身份表示,婦運既已爭取到男女平等,完成了歷史使命,在反共抗俄的巨大目標下,婦女工作應取代婦女運動,而發動女性從事勞軍、縫製征衣、救助養女、照顧孤兒等社會服務工作。1980年代第二波全球婦運鼎盛,本地婦女團體亦十分活躍,卻又深怕被婦女新知爭女權的激烈行動污名化,而自稱兒福或環保團體,不承認自己是婦女團體。許多女性學者在婦女研究的學術會議上則主張台灣早已男女平等,不需婦運,更不認同女性主義;也有人認為女性應努力工作,力求表現,贏取尊重,而不應抗爭,自毀形象。

  21世紀初,同志運動興起,加入婦運的部分同志以「多元性別」取代女性和男性、以性別運動取代婦女運動,並經由委員會進入政府,在政治正確的大纛下,一度要求所有官方文件不得出現「女」、「男」字眼,必須全部改為「性別」。2019年韓國女性影片82年生的金智英》刻劃年輕女性的性別壓力,引起共鳴,熱銷全球,在台灣亦創下佳績。有些年輕朋友看後感到慶幸,覺得台灣比韓國進步多了,結論又是本地不需要婦運。然而一部細數家庭主婦日常的抗議性作品如此吸引觀眾,似乎在悄悄傳遞著古老的女性心聲:世界需要改變。也正因為婦運的正當性受到懷疑,女性言說受到壓抑,反而映證了女性實乃無權無勢,我們需要婦運,需要發聲。

  21世紀台灣婦運進入政府,徹底推動性別主流化,創全球先例,然而我讀政府和民間的文獻時,常驚訝發現,對許多人而言,婦運僅始於1995年的北京世婦會(第四屆),或早十年奈羅比世婦會(第三屆),少數還記得1975年墨西哥世婦會(第一屆),卻忘了近兩百年的婦運奮鬥史。即使做婦運研究,也不深究理論、不查史料,便匆匆下結論,以後的人常跟著引用,而以訛傳訛。例如,中華民國領先於1946年以憲法保障女性民意代表當選名額,卻普遍受到忽略,1980年代以後,其他國家女性開始爭取參與決策,陸續設立各種保障名額制度,竟公認1991年阿根廷是最早實施保障女性當選額度的國家。此外,將台灣19701980年代的婦運全歸為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也是對理論和運動皆欠了解。然而,越是欠了解的人,卻似乎越理直氣壯。  

  於是,我退休後決定不去旅遊,也不去渡假,每天站在電腦前面,編寫《女性主義理論與流變》、《台灣婦女運動》和《女性主義經典》。前兩本已出版,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本。



第六章 頁272
高雄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

        2000年成立於高雄,2006年設立博士班2014年於馬來西亞設境外專班。教學與研究集中在性教育,性諮商及性社會學等領域。http://www.hsi.stu.edu.tw/%e7%b3%bb%e6%89%80%e7%b0%a1%e4%bb%8b/%e7%b3%bb%e6%89%80%e6%b2%bf%e9%9d%a9/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
  創立於2003年,為北台灣首創且唯一的性別研究所,以性別與傳播研究,性別與文化研究,及性別與政策研究為重心,透過學術論述,建構性別平權之公共政策,以引導符合性別正義的國家發展。http://gndrshu.wp.shu.edu.tw/


修改
導論 14 倒數第4
transwomen’ 改為  transwomen,
第一章       29倒數第5
婦女新知雜誌社  改為婦女新知基金會
第二章       57倒數第3
當時美國  刪去當時

頁81 註21  加字
她將兩個名詞"女性化""女性主義"混為一談,形成對女性主義的最大誤解。在這段文章中,她還說明:

什麼叫女性氣質?"就像吃了鴉片煙後想瞌睡的那種柔美感覺。"一個十足女性化的女子,應該是性感的動物,她以取悅男子為終身職志,以死守廚房為自然本分…                (謝謝顧美翎指正)

第三章       137照片說明  

2002年   改為1995年

第四章       1664

謝小岑  改為  謝小芩      (謝謝張晉芬指正)
第六章       頁241 註64  The Many Dimensions of Chinese Feminism 改為
               The Many Dimensions of Chinese Feminism  (斜體)

第七章       頁278 3行  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改為The 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 (斜體)
                              頁241 註753行  gender 通常...  改為gender在台灣通常...
              頁315 註961行  竄改... 改為   竄改(本章307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