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1 畫像2

遊民畫家泊仔送的畫像,在左圖中白鳥的右下方,就是他自己。

  我想我是一個認真的人,有時候到了嚴肅的地步。還記得剛入小學的第一課就是ㄅㄆㄇㄈ,老師說下週要考,可是一週過去了,我還沒全學會,急得不得了,回家就發燒了,媽媽還得幫我惡補。下星期老師竟然完全忘了考試這回事!而我至今餘悸猶存。
  最近一位好友退休,她在嚴肅這件事上比我更勝一籌,在我們為她舉行的餐會中一絲不苟地討論未來生活的意義,我勸她不必急,不妨先混一混。李豐(寫《我賺了四十年》的那位台大醫師)在電話上聽了我的轉述,大笑道:「你混得怎樣?」我說:「不錯啊!」她卻不以為然:「我聽妳聲音就知道妳還是那樣,說話太快了!」幾十年來她一直勸我慢下來。慢才能品味生活,才能靜攬人生,才能修鍊身心。
  不僅需要調整步調,我也想改變自己的寫作風格,輕鬆一點,閒適一點,更多一點生活,多一點感覺。渴望有自己的部落格,不被字數、時尚、市場、刊物風格、主編好惡綁住。大部分是為自己寫吧,也為了分享,至於未來,就交給上天了。 email: yenlinku@mail2000.com.tw
 

2010-12-29

王老先生有課題

王品

這兩天看到王老先生無力照顧老妻而殺妻的悲劇新聞,難過不已。我想很多正在照顧家人的家庭,看了新聞可能都會掉淚。王老先生給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課題呢?

我們的直覺可能是照顧者是有性別差異的,就跟其他方面一樣,受性別文化影響,男性總是主動求助的少,所以發生這樣的悲劇。但是王老先生真的沒有求助嗎?

2010-12-12

生態女性主義觀點的環境、能源與科技

顧燕翎2010/12/10

婦女國是會議

  明年(2011)的婦女國是會議有七大主題:1. 權力決策與影響力、2. 經濟就業與福利、3. 人口婚姻與家庭、4. 教育文化與媒體、5. 人身安全與司法、6. 健康醫療與照顧、7. 環境能源與科技,其中前六項可以說全屬人類社會的內部管理議題,而且討論範圍僅限於台灣內部,唯獨最後一項可能涉及人類社會的外部關係:地球、生物、靈界。在台灣本地,關懷屬靈事務的女性不少,但基於政治和靈界分離的原則,以及會議時間的限制,可以暫且不談這一部份。但從生態女性主義與萬物共生的角度來看,這七大分類的比重無意中展現了人類中心思想,忽略了人是地球家庭的一份子,以及人對地球、對其他生物的依賴和責任。

2010-12-06

人口、婚姻與家庭篇:落實性別觀之人口政策

 顧燕翎2010/11/22

一、 現況說明

台灣人口年齡結構由早期底部寬闊的金字塔形轉變到現階段中廣的燈籠形,1950年代初,受戰後嬰兒潮影響,平均每位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 為7人,加以半世紀以來,沒有戰亂,公共衛生、國民營養健康改善,以致平均餘命穩定增加,造成目前五、六十歲世代的人口數目龐大,突出於人口結構圖的中段;1950年代因口服避孕藥普及與推行人口政策,總生育率降至5人;隨著女性教育程度提高,勞動參與率增加,總生育率持續走低,直到1983年女性勞參率達到40%,總生育率也降到2人,以後則逐漸減少,燈籠下部漸縮。其間1976、1988、2000年龍年出生的人口明顯增加,使得燈籠形狀略顯膨脹(下圖)。1986年到1997年,總生育率維持在1.75人左右。從1998年起,繼續明顯下降,到2009年為1.03人。

於此同時,老年人口(65歲以上)呈上升之勢,1949年占總人口2.5%,至1970年2.9%,1980年4.3%,1990年6.2%,到了1993年9月超過7%,台灣進入聯合國定義的高齡社會(Ageing Society),至2010年10月,65歲以上人口數達248萬,占總人口比率為10.72%。因此,“少子化”和“高齡化”成了台灣最新的“社會問題”,經建會在2009 年2月24日的新聞稿中預測:“台灣人口總成長率將由98年3.6 ‰,逐年下降至115年的0.1 ‰以後將轉為負成長,總人口數在未來一段時期內仍將持續增長,估計總人口數將由98年23.1百萬人,增至115年至23.9百萬人高峰後開始減少,人口很可能將由自然增加轉為自然減少,而逐漸邁入人口減少的時代。未來少子化現象如繼續下降,則人口開始負成長時間會更早,高齡化現象將更嚴峻,對未來我國人口結構的影響也將更趨嚴重。”

回應權力、決策與影響力篇:婦女國是會議

顧燕翎2010/11/18

一、 現況與背景分析

(一)我們需要歷史的時間感

2009年,我參加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的非政府組織會議,阿根廷代表在會議中公然宣稱該國1991年通過保障女性當選名額,領先世界各國,在場者渾然不覺,我趕緊舉手發言,指出中華民國1946年通過的憲法即設有保障名額,鼓勵婦女參政。心中卻感嘆因為國內不重視歷史,而使得婦運研究者失去歷史眼光,在國內國外造成錯誤認知,讓歷史事實被扭曲,真相流失。1980年代,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台灣婦女研究陷入“台灣婦女比其他國家婦女幸運,不必經過爭取,就已獲得法律平等,因此不需要婦女運動”的爭論,都同樣導因於遺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