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翎2014/3/26
昨天在網站上看到行政院「性別主流化政策執行成效探討」的委託研究案感到十分驚異,因為招標公告中完全沒有目標和說明,只有題目,可以說是完全開放式的。
性別主流化自從2003年引入台灣後,一直受到政府的關注和推動,除了在中央及各部會以及所有地方政府成立專責機制外,並執行過兩個四年計畫:行政院各部會推動性別主流化實施計畫(95-98年度)及(99-102年度),以及完成CEDAW國內法化、推動性別主流化六大工具、制定並推動性別平等政策綱領等等,所消耗的行政資源甚鉅。我之所以在第一屆性平會一再要求做成效評估,便是看到全國上下,包括各級政府,以及承包政府業務的民間團體為了完成以性別主流化政策為名所交辦的各項業務,所投入的大量時間與行政成本。這些付出當然不是沒有效果,僅以產出的公文數量計算,都是十分驚人的。但是有多大實質效益?民眾感受有多深?六大工具有多大效用?複雜的非綱領性綱領文字對公務員、對人民有何意義?重複的統計數字目標何在?為了CEDAW性別統計訂下的3%差異究竟該如何計算?3%的意義何在?性別預算究竟該如何定義?如何與聯合國以及其他國家的預算概念接軌?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性別政策要參與到何種程度?留下多少自治空間?地方民眾的實際需求為何?如何衡量?這些專業性的問題,實質執行業務者似應有能力自行了解、評估,性平委員也應有所認知。不應完全空白交給外部專家自由發揮。
在院長主持的性平會議中,性平處長表示,每年都有就性別主流化政策做成效評估,那麼我們是否可以讀到過去這麼多年來每年的評估報告?我到科技部(國科會)的專題計畫研究網站http://statistics.most.gov.tw/was2/award/AsAwardMultiQuery.aspx查詢,101-103年的研究案有八筆是性別主流化,197筆是性別相關的,其中不乏有關執行成效和性別平等機制的專題研究。政府之間的資料應互相流通,才不致重複、浪費,我期望性平處在空白委外之前,能先研讀這些研究,有些長期研究,即使沒全寫完,也完成了國內的部分,應可以先分享。婦女與性別研究的根源在婦女運動,目的便在於引領社會改變,而不在於成就個人名利,不應仿效父權學術慣例,將成果設下保密年限,過期才拿出來。
台灣的婦女運動從體制外走入體制內,累積了許多人數十年來的努力,也使得理想的落實得到了具體的管道,十分不易。因此如何善用工具、方法,一方面更新方法,同時也不斷回到源頭去檢視最初的理想,而不致於迷失在現有的權力、地位,便顯得更為重要。十多年前曾經有人發現了國外的六種不同時期使用過的策略,便緊抱六大工具迄今,也成為各級政府所有人員每年的必訓課程,弄得怨聲載道。相形之下,瑞典的性別主流化工具至少有二十六種[1],大部分都是行政管理常用的方法,視需求選用,其中不少我們的行政部門也都熟悉的。UNDP的工具則又不同,但都是視需求彈性選擇。不論層級、不分業務,所有單位都是這六大工具,實在太過僵化。
我並不是建議將六大擴増為廿六大,而是主張方向、目標要明確,工具、方法要靈活,現狀似乎剛好相反,大方向不清楚,連性別的定義都缺乏共識,但條文、規則卻多如牛毛。性別主流化原本是實踐性別平等的手段之一,不是終極目標,因此我們需要評估的,不是性別主流化(包括CEDAW、性平綱領等)既定的條文、規則等表格填寫執行得有多麼徹底,產出的文件有多麼壯觀,而是我們的社會有沒有更落實平等、互相尊重、看見差異的價值觀,當然,這些基本價值的實踐也絕不侷限於性別。
計畫與準備
SMART 目標鑑定
METS 計畫與工作清單
Equilibrium cycle 平衡週期法
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 邏輯架構法
SWOT風險評估法
The Gender-Equal Operation性別平等預期行動
The Ladder性平發展階梯
現狀分析
3R method 代表性、資源、現狀分析
4R method代表性、資源、現狀分析以及新目標和方法
Fishbone diagrams 魚骨圖
Focus group焦點團體
Gender Budgeting預算分配的性別角度
Gender coaching性別觀點輔助
Gender impact assessment性別影響評估
Gender statistics性別統計
JamKART調查、分析及結論法
JamKAS Basic盤點、設定優先次序、調查、分析、測量及監督法
JamKAS Plus 進階法
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參與式觀察
Wage Pilot Analysis薪資調查時使用之工作價值評估法
追踪評估
Gender Equality Outcome Evaluation 性別平等成效追踪
Learning follow-up 成果研究(質性)
makeEQuality 量化成果評估
練習
Open Space Technology開放空間討論法
Roleplay角色扮演
Value exercises價值檢視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