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開瓊 馬亞萍
魏:在臺灣的經驗中,性別平等機制的建立以及性別主流化的過程是和婦女運動緊聯繫在一起的。在臺灣的婦運的表現形態是什麼樣子的,現在有沒有面臨著挑戰或者新的機會。
顧:社會運動主要指由人民自發組織起來,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它的訴求,發揮影響力,採用的方法有的是在體制內,比如國會遊說;有的是在體制外,比如遊行示威、組織小團體。在臺灣這些形式都有。
臺灣婦運跟世界性的婦運比起來,影響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在立法和修法方面。婦運在早期衝撞體制時阻力比較大,但婦運本身理念的一致性比較強,處理了一些重大的不平等現象。但當很多法律確立後,婦女本身壯大後,個人比較充權後,團體內部的多樣性、分化性就出來了。我覺得現在婦運本身內部的多元歧異性是個需要處理的問題。
魏:不管怎樣婦運最終的價值指向應該是一致的,最終所追求的那個東西應該是一致的吧?它的分歧和多元性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顧:我認為應該是一致的。分歧和多元性主要表現在,比如同樣的議題會有不同的主張,象我們談論墮胎合法化。之前大家共同追求墮胎合法化,認為女人要有自己身體的自主權。但是去年有另外一些婦女,他們是宗教信仰比較強的婦女,特別是天主教徒婦女,她們認為墮胎是傷害生命,他們不能接受,因此組織起來要求修改這個法。
魏:那這些宗教團體的活動也屬於婦運的一部分嗎?
顧:那看如何定義婦運了。她們也是婦女,也有自發性組織和自己的訴求。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女性主義和反女性主義都是婦女運動,比如美國推憲法平權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最強大的阻力也來自婦女團體,它也從婦女的立場,提出不同、甚至相反的主張。我們說社會運動成功與否,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有沒有人反對。如果你大聲疾呼,根本沒有人理睬,便無法形成運動風潮。你影響越大,越引人注意,就會有不同的聲音。有的人說反對的聲音越大,表示你越成功,越引人注意。
魏:但是美國的憲法平權修正案,同意和反對的應該是兩派,它們最終的追求應該是不一樣的,難道反對的也是為了男女平等嗎。
顧:它不贊成男女平等,它認為平等就是男人跟女人一樣,他們不願意失去女人原有的一些法律保障。比如原本法律說,丈夫有賺錢養家的義務,如果離婚的話,妻子有權要求贍養費。反對派認為,如果男女完全平等的話,妻子的贍養費就不能有保證了。它是從利益的觀點看,認為平等就是要女人變得和男人一樣,這對女人是不利的。
臺灣婦運在共識性強(例如家暴和性侵害防治)的問題處理後,更為細緻的問題(例如性工作、代理孕母等)就出現了分歧。因為團體更有力量,個人也更有力量了,大家都有很強的主見時,就會容易發生衝突。
魏:這樣對推動性別平等越來越有利吧?
顧:可是作為集體與政府談判的力量就會削弱。國外研究也發現,性別主流化的成功與失敗,婦女團體之間主張的一致性很重要,團體要一致去對政府提出要求,如果本身都不一致的話,談判的力量也就削弱了。
魏:我很喜歡您說的“婦運、婦研與政府改造的迴圈檢驗”這個提法,從女性主義的角度看,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現在回到婦研的主題上,以我的經驗觀察,學術界普遍對婦女研究持不信任的態度。在臺灣大家對婦女研究持什麼樣的看法。
(顧燕翎 節錄)
魏:在臺灣的經驗中,性別平等機制的建立以及性別主流化的過程是和婦女運動緊聯繫在一起的。在臺灣的婦運的表現形態是什麼樣子的,現在有沒有面臨著挑戰或者新的機會。
顧:社會運動主要指由人民自發組織起來,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它的訴求,發揮影響力,採用的方法有的是在體制內,比如國會遊說;有的是在體制外,比如遊行示威、組織小團體。在臺灣這些形式都有。
臺灣婦運跟世界性的婦運比起來,影響還是很大的,特別是在立法和修法方面。婦運在早期衝撞體制時阻力比較大,但婦運本身理念的一致性比較強,處理了一些重大的不平等現象。但當很多法律確立後,婦女本身壯大後,個人比較充權後,團體內部的多樣性、分化性就出來了。我覺得現在婦運本身內部的多元歧異性是個需要處理的問題。
魏:不管怎樣婦運最終的價值指向應該是一致的,最終所追求的那個東西應該是一致的吧?它的分歧和多元性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顧:我認為應該是一致的。分歧和多元性主要表現在,比如同樣的議題會有不同的主張,象我們談論墮胎合法化。之前大家共同追求墮胎合法化,認為女人要有自己身體的自主權。但是去年有另外一些婦女,他們是宗教信仰比較強的婦女,特別是天主教徒婦女,她們認為墮胎是傷害生命,他們不能接受,因此組織起來要求修改這個法。
魏:那這些宗教團體的活動也屬於婦運的一部分嗎?
顧:那看如何定義婦運了。她們也是婦女,也有自發性組織和自己的訴求。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女性主義和反女性主義都是婦女運動,比如美國推憲法平權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最強大的阻力也來自婦女團體,它也從婦女的立場,提出不同、甚至相反的主張。我們說社會運動成功與否,其中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看有沒有人反對。如果你大聲疾呼,根本沒有人理睬,便無法形成運動風潮。你影響越大,越引人注意,就會有不同的聲音。有的人說反對的聲音越大,表示你越成功,越引人注意。
魏:但是美國的憲法平權修正案,同意和反對的應該是兩派,它們最終的追求應該是不一樣的,難道反對的也是為了男女平等嗎。
顧:它不贊成男女平等,它認為平等就是男人跟女人一樣,他們不願意失去女人原有的一些法律保障。比如原本法律說,丈夫有賺錢養家的義務,如果離婚的話,妻子有權要求贍養費。反對派認為,如果男女完全平等的話,妻子的贍養費就不能有保證了。它是從利益的觀點看,認為平等就是要女人變得和男人一樣,這對女人是不利的。
臺灣婦運在共識性強(例如家暴和性侵害防治)的問題處理後,更為細緻的問題(例如性工作、代理孕母等)就出現了分歧。因為團體更有力量,個人也更有力量了,大家都有很強的主見時,就會容易發生衝突。
魏:這樣對推動性別平等越來越有利吧?
顧:可是作為集體與政府談判的力量就會削弱。國外研究也發現,性別主流化的成功與失敗,婦女團體之間主張的一致性很重要,團體要一致去對政府提出要求,如果本身都不一致的話,談判的力量也就削弱了。
魏:我很喜歡您說的“婦運、婦研與政府改造的迴圈檢驗”這個提法,從女性主義的角度看,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現在回到婦研的主題上,以我的經驗觀察,學術界普遍對婦女研究持不信任的態度。在臺灣大家對婦女研究持什麼樣的看法。
(顧燕翎 節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