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1 畫像2

遊民畫家泊仔送的畫像,在左圖中白鳥的右下方,就是他自己。

  我想我是一個認真的人,有時候到了嚴肅的地步。還記得剛入小學的第一課就是ㄅㄆㄇㄈ,老師說下週要考,可是一週過去了,我還沒全學會,急得不得了,回家就發燒了,媽媽還得幫我惡補。下星期老師竟然完全忘了考試這回事!而我至今餘悸猶存。
  最近一位好友退休,她在嚴肅這件事上比我更勝一籌,在我們為她舉行的餐會中一絲不苟地討論未來生活的意義,我勸她不必急,不妨先混一混。李豐(寫《我賺了四十年》的那位台大醫師)在電話上聽了我的轉述,大笑道:「你混得怎樣?」我說:「不錯啊!」她卻不以為然:「我聽妳聲音就知道妳還是那樣,說話太快了!」幾十年來她一直勸我慢下來。慢才能品味生活,才能靜攬人生,才能修鍊身心。
  不僅需要調整步調,我也想改變自己的寫作風格,輕鬆一點,閒適一點,更多一點生活,多一點感覺。渴望有自己的部落格,不被字數、時尚、市場、刊物風格、主編好惡綁住。大部分是為自己寫吧,也為了分享,至於未來,就交給上天了。 email: yenlinku@mail2000.com.tw
 

2010-10-18

回應全球婦運 關注男性角色

顧燕翎

台北市政府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選擇從政策的角度來檢視和消減傳統男性角色的桎梏,做為的活動主軸…

全球婦運與聯合國

如果以1888年在美國首府華盛頓舉行的世界婦女會議為起點,世界性的婦女運動至今已有有一百多年歷史了,其間歷經1899年在倫敦的第二次世界婦女會議、兩次世界大戰和聯合國的成立。1945年草擬聯合國憲章時,各國代表為了要成立一個獨立的婦女地位委員會,或者將婦女地位的保障置於人權委員會之下,爭論不休,在與會的四位女性代表堅持下,終於誕生了婦女地位委員會,四位女代表中有一位是中國(中華民國)代表吳貽芳。

婦女運動是各地女人在體制外的自主性集結,要求改變既有的性別權力關係。時機成熟,女人學會了透過聯合國這樣的正式組織,利用體制內的管道影響各國的性別政策,要求各會員國在國內也設立各自的婦女地位委員會,來提升婦女的性別位階,達到兩性平等。

在聯合國的主導下,1976-1985年被設定為婦女十年,並且在墨西哥市召開第一屆世界婦女大會議、要求各國政府設立婦女政策機制、1979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所有形式對婦女歧視公約」、1993年發表「消除對婦女暴力宣言」,並於1980、1985及1995年分別於哥本哈根、奈羅比及北京召開第二、三、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一次比一次聲勢浩大,凝聚了全球婦運的人氣和行動焦點。

婦運主題的演變

觀察歷次婦女大會和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的主題,可以發現全球性婦女運動自十九世紀末以來,雖然歷經迂迴反挫,卻一路步履堅定地往前邁進,從爭取男女平等、女性社會參與,到消除對女性的歧視和暴力、增強女性權力、參與決策,到近年來改變傳統男性角色,男女共同分擔各種家庭和社會的義務。因為改變女性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制度尚不足以改變性別的傳統定位,男性的家庭和社會角色也需要相應調整,才可能真正達到性別平等的和諧狀態。

自1990年代中葉起,聯合國的各項會議中即開始關注到不論是家庭、社會、公共衛生、甚至世界和平議題,都需要調整傳統男性角色。 2004年,婦女地位委員會選擇「男人和男孩在促成性別平等中的角色」為主題,特別關注男孩的養成教育,主張透過教材的修訂,培養性別敏感度,修正傳統性別角色;鼓勵男孩選擇自己適性發展的學科;進行校長和老師的再教育,避免複製對女性敵意或歧視的教育環境。同時也利用各種公共管道宣揚平等互重的價值觀。2009年,再以「女性與男性責任之平均分擔,包括愛滋病患之照顧」為主題,鼓勵男性分擔家務、參與家人照顧。為了減緩男性的抵制,讓男性了解其自身也是性別不平等的受害者,如負荷過重的功成名就的壓力,疾病與意外死亡,以及失去情感表達的能力等等,性別平等可以創造更坦然自在的人際關係。

挪威男人如何改變

不少政府都推出方案,解放男性,其中挪威做得最有系統。挪威政府發現,男人在機構中占據高位、薪資也較高,但普遍與家人相處時間少、意外事件發生多、輟學的人數多、行為偏差學生多、犯罪率高、自殺率高、有暴力傾向者多等等,因而某些研究者稱挪威男人是極端的性別。

近二十年來,挪威政府在勞動條件上,減少男性和女性為主的行業之間的薪資落差,同時大力宣導、採取配額制、以男性為目標團體進行招募,鼓勵男人投入護理和學前教育等行業。此外,提高男性請育兒假的天數,並且不斷提醒雇主和人民,男性也有家庭生活需求。2007年請育兒假的父親已高達90%。

學校教育則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引導男女學生學習非傳統學科。特別注意男生的學習障礙,早期介入,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避免中途退學。在情緒管理方面也採取早期預防的方式,教導男生控制自己的憤怒和侵略性。

至於家庭生活,政府主張男女平均分擔家庭責任和家務可以強化雙方關係,降低分手的可能性,所以協助配偶們強化個人的親職能力,發展平等的伙伴和照顧者的關係。由於男人照顧家人的歷史短、經驗不足,政府在各地建置父親互助團體,讓父親之間互相支援。配偶即使分手之後,孩子的監護和照顧也儘量由雙方共同商議和執行。

如今女人在職場更充分發揮潛能,男人變得更柔軟、更願意分享情感、更懂得照顧他人。男女平均壽命差距也逐漸縮短到4.5歲。

結語

今年和去年本地的女性影展中都選擇了政府委託製作、與家暴有關的影片「家好月圓」和「與愛無關」,焦點從受害者女人的可憐轉變到加害人的無助和傳統性別意識型態的可笑,受到觀眾歡迎,顯示台灣社會集體反省的力量也在形成之中。如今台北市政府從政策的角度來檢視和消減傳統男性角色的桎梏,以之做為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的活動主軸,讓我們期待,不論男女都終於獲得釋放,活得更健康幸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