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翎
曾經閱讀一篇女性在職場的論文,作者以自己「活生生」的體驗寫出「在血淋淋的職場的呼喚」,她以女性身份處於多年前還是純男性、極度陽剛的職場,位於邊緣、弱勢、少數,那處處自我檢查和設限,那不敢出聲的呼喚,令人窒息。
後來和一起讀論文的朋友談起自我噤聲、自我壓抑的經驗,兩人都嚇了一跳。即使在外表看來最自由、最平等、最能發揮創意的地方,也難逃權力作用,也可能有某種非正式、卻具體存在的壓制,而其運作方式可能因為在制度之外、缺乏結構,而更隱微、更難公開對抗,更難言說。
和學生討論論文寫作,發現除非保持旁觀、超然的立場,客觀、中立地記述表面現象,或者與問題保持相當距離,否則作者自我篩減的往往是最精彩、最發人省思、最接近問題核心的部份。作者在接近、深入、看見之後,反而不敢說了,因為怕自己受傷,或者怕傷害對方而傷害到自己。
我曾經參加過旁人眼中自由、平等、充滿創意、同質性高的團體的內部會議,事後反省,我最多提出局部的修正意見,卻不敢或不想碰觸真正核心問題,例如決策者的權責、決策模式、甚至組織模式本身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也有些意見我曾微弱地表達過,如我始終不同意某些「大老」的主張:成員們要走的就走,要留下的就「繼續奮鬥」(但並無任何實質意義),卻不去處理走與留之間的權利義務。但這個意見在會議上沒人認真聽,也未留下紀錄,而我也沒有追蹤下去。
我也參加過政府的委員會,發現委員雖大部份為民間代表,但與其他政府組織相似,領導人和成員的素質都至關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否則鷄兔同籠,各說各話,連溝通都困難,或者會議受到少數強勢卻未必專業者主導,做出一些浪費公共資源的決策,在這種情況下,表達反對意見有如螳臂擋車,說了也是白說,不如不說。
婦女團體通常以市長/首長是否親自主持女性權益促進會做為是否重視婦女的指標,我卻以為由有決策權、且了解相關議題的官員主持,如副市長,效果會遠高於不可能精通所有議題的市長。強要市長主持各種委員會,以表重視,並當下做出承諾,有如政治綁架,或許可遂少數人之意,卻是濫用眾信任。但形式比人強,除了無言,也只好不去了。
曾經閱讀一篇女性在職場的論文,作者以自己「活生生」的體驗寫出「在血淋淋的職場的呼喚」,她以女性身份處於多年前還是純男性、極度陽剛的職場,位於邊緣、弱勢、少數,那處處自我檢查和設限,那不敢出聲的呼喚,令人窒息。
後來和一起讀論文的朋友談起自我噤聲、自我壓抑的經驗,兩人都嚇了一跳。即使在外表看來最自由、最平等、最能發揮創意的地方,也難逃權力作用,也可能有某種非正式、卻具體存在的壓制,而其運作方式可能因為在制度之外、缺乏結構,而更隱微、更難公開對抗,更難言說。
和學生討論論文寫作,發現除非保持旁觀、超然的立場,客觀、中立地記述表面現象,或者與問題保持相當距離,否則作者自我篩減的往往是最精彩、最發人省思、最接近問題核心的部份。作者在接近、深入、看見之後,反而不敢說了,因為怕自己受傷,或者怕傷害對方而傷害到自己。
我曾經參加過旁人眼中自由、平等、充滿創意、同質性高的團體的內部會議,事後反省,我最多提出局部的修正意見,卻不敢或不想碰觸真正核心問題,例如決策者的權責、決策模式、甚至組織模式本身的合法性與合理性。也有些意見我曾微弱地表達過,如我始終不同意某些「大老」的主張:成員們要走的就走,要留下的就「繼續奮鬥」(但並無任何實質意義),卻不去處理走與留之間的權利義務。但這個意見在會議上沒人認真聽,也未留下紀錄,而我也沒有追蹤下去。
我也參加過政府的委員會,發現委員雖大部份為民間代表,但與其他政府組織相似,領導人和成員的素質都至關重要,甚至更為重要,否則鷄兔同籠,各說各話,連溝通都困難,或者會議受到少數強勢卻未必專業者主導,做出一些浪費公共資源的決策,在這種情況下,表達反對意見有如螳臂擋車,說了也是白說,不如不說。
婦女團體通常以市長/首長是否親自主持女性權益促進會做為是否重視婦女的指標,我卻以為由有決策權、且了解相關議題的官員主持,如副市長,效果會遠高於不可能精通所有議題的市長。強要市長主持各種委員會,以表重視,並當下做出承諾,有如政治綁架,或許可遂少數人之意,卻是濫用眾信任。但形式比人強,除了無言,也只好不去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