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像1 畫像2

遊民畫家泊仔送的畫像,在左圖中白鳥的右下方,就是他自己。

  我想我是一個認真的人,有時候到了嚴肅的地步。還記得剛入小學的第一課就是ㄅㄆㄇㄈ,老師說下週要考,可是一週過去了,我還沒全學會,急得不得了,回家就發燒了,媽媽還得幫我惡補。下星期老師竟然完全忘了考試這回事!而我至今餘悸猶存。
  最近一位好友退休,她在嚴肅這件事上比我更勝一籌,在我們為她舉行的餐會中一絲不苟地討論未來生活的意義,我勸她不必急,不妨先混一混。李豐(寫《我賺了四十年》的那位台大醫師)在電話上聽了我的轉述,大笑道:「你混得怎樣?」我說:「不錯啊!」她卻不以為然:「我聽妳聲音就知道妳還是那樣,說話太快了!」幾十年來她一直勸我慢下來。慢才能品味生活,才能靜攬人生,才能修鍊身心。
  不僅需要調整步調,我也想改變自己的寫作風格,輕鬆一點,閒適一點,更多一點生活,多一點感覺。渴望有自己的部落格,不被字數、時尚、市場、刊物風格、主編好惡綁住。大部分是為自己寫吧,也為了分享,至於未來,就交給上天了。 email: yenlinku@mail2000.com.tw
 

2012-05-24

傳承與創新-跨世代的女青運動

 101.4.24


主講人:顧燕翎 董事   
紀錄:    鄭詩菁、莊易靜、蔡曉瑩、吳依珊、洪采君

女青運動的自我定位

從青島西路大門走進女青年會,在等電梯時可以看到一塊女性文化地標,上面寫著女青年會是一個國際性、宗教性、服務性的團體,這是中華民國文化復興委員會在2007年給女青年會的定位,也是我從事婦女研究多年以來的認知。但最近幾個月來接觸到世界女青年會的一些文件,包括願景、目標、策略等,體認到女青年會的角色絕不侷限於上述定位,它的理念和行動不僅與世界婦運接軌,更可以說是走在前端。


後來讀了侯會長介紹的世界女青年會歷史The Journey of Faith,發現女青年會成立之初即自視為婦女運動和青年運動,一百多年以來也一直自我定位在YWCA movement,女青運動。我們了解,運動和機構在本質上不同,「社會運動」的發生往往是有少數人對社會現狀不滿,透過理念及宣導引發集體行動,追求改變。如果大家對現狀都滿意,就不會有任何社會運動了。所以世界女青年會自我定位在「運動」,而不強調它的機構性,有宣示行動的意義。但我們讀歷史可以看到,世界女青年會除了運動熱情,也有堅強的組織及嚴謹的紀律,才會如此歷久不衰;一方面有所堅持,一方面因應時代,憲章每隔幾年就修改一次,在傳承與創新之間不斷進步,讓人敬佩。

女性主義的歷史脈絡

女青年會創始於150多年前,工業革命後,大量年輕女性從鄉村進入城市做工,因為工作環境惡劣,又沒有棲身之處,各地中產階級的基督徒女性於是展開宗教性的祈禱帶領及住所提供的服務,雖然自稱運動團體,但近似於公益或慈善性質。這種偏向於服務性的運動與主張男女平等的婦女運動和女性主義在歷史軌跡上卻是同步進行,彼此互相影響。隨著女青運動的宗旨及目標不斷修改,在實際行動上甚至有些地方超前於女性主義理論。

一個民間的運動或機構維持一百多年的歷史十分不易,以社運而言,每一個社會運動都有其生命週期,在歷經發端、集結、制度化之後往往走上削弱的歷程,然後消失,台灣的無殼蝸牛運動則是未進入制度化階段即己消失。因此女青年會能有百年的持續發展,值得我們去探究背後的力量。

十九世紀後半期,首波世界性婦女運動在歐美展開,女性主義的理論則在稍早出現。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受到自由主義思潮的啟發。自由主義反抗封建時代的君權神授、威權統治,發展出民主、自由及人權的理念,但是雖然號稱人權,卻僅落實於部分男性,並非普遍的人權。後來有知識的女性,將同樣的原則用來檢驗女性處境,衍生出自由主義女性主義,主張女性享有與男性相同的地位和機會。以法國的投票權為例,最初只屬於有財產、受過教育的白人男性;之後才延伸到猶太籍男性,然後是黑人男性,最後才給女性,因此男性與女性的投票權相差了約一百年,投票權也是第一波婦運中各國婦女團體爭取的重點。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追求男女平權,而自由主義崇尚理性,所以女性需不斷證明自己有同等的理性思考能力,才能享有平等的權利。

至於何謂「平等」?平等的基礎是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名詞,事實上存在諸多爭議。平等涵蓋那些權利、義務和權力?必須具備相同能力才有權利要求平等嗎?在取得形式上的平等之後,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者開始思考實質上的平等,以及執行層面的問題,女性主義理論因而不斷演變發展。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的基礎則是社會主義。自由主義女性主義追求與男性平等的權利,每個人都有基本人權,不只男性,女性應該也有人權。「社會主義」則不只在現狀之下要求對等的機會與地位,更進一步要進行社會結構的改造,例如經濟的重新分配、家庭關係的徹底顛覆。家庭不應是一個經濟單位,而應該只是一個社會單位,男女結婚完全因為情愛,而經濟則應由全民共同分享、共同承擔,家庭中再生產的工作,包括養育小孩和生活照顧,應當公共化。如果女性不被束縛在家中從事照顧工作,她才能真正的走出來,真正自由。所以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追求的不只是平等,更要解放。

1970年代第二波婦女運動時,出現了激進女性主義,若說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受到自由主義的影響,社會主義女性主義受到社會主義的影響,激進女性主義則是女性發覺男性的學說、理論不足以解釋我們所遭遇的問題,所以開始從女性本身的經驗出發,做更徹底的反省。

自由主義強調平等、權利(rights);社會主義強調經濟重新分配、解構家庭、及公共化照顧工作;激進女性主義則針對父權進行分析和批判。「父權」這個名詞和概念就是從那時開始被廣泛使用。父權社會中男性最常用的手段是「暴力」,男性不僅用暴力處理男女間的權力關係,也用「戰爭」,另一種形式的暴力,來做為解決糾紛的最後手段。激進女性主義者重視女性不同於男性的生活經驗,也不再認同男性的理論和對於改革的想像,開始孕育新的想法,不再只是要平等或解放,而是要顛覆及改變原有的父權體系,所以喜歡用的一個字是transformation,徹底改變。

之後有所謂的後殖民或後現代女性主義,對女性主義理論提出批判,認為上述的女性主義都是在經濟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白人區域、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發展出來的,處處表現出白人的文化偏見,未納入第三世界婦女的生活經驗。,所以第三世界婦女需要發展出在地的、更有抵抗性的策略,去殖民化,去除白人的文化霸權。

接下來是生態女性主義, 18世紀以來,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科學革命為西方社會帶來很大的轉變,人權、平等、自由等觀念,都是以人為中心,不再以神為中心。人發現自己可以理性思考、發明工具、解決問題、潛力無限,因而充滿了自信。在這樣的社會氛圍中,不論自由主義或社會主義,他們的歷史觀都是直線的,相信一代比一代進步,我們永遠在前人的基礎上往前邁進,人是宇宙中心,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人定勝天。生態女性主義則產生於20世紀後期,人們逐漸查覺科技和資本主義掛帥導致的社會問題,開始反省人類中心思想,人真的一定可以勝天嗎?人的社會真的是永遠不斷往前進步嗎?生態女性主義重新思考人與自然、人與萬物、甚至人與靈界的關係,人不只與人、人與萬物是否可平等共享地球的資源?

世界婦運的軌跡

在以上女性主義的脈絡中,我們如何看待女青運動?

女性的集體力量同時展現在女性主義及婦女運動,二者也幾乎是同時代發生的。不同國家的婦女,不僅感覺到需要改變自己所生存的父權秩序,同時也想從彼此之間的連結尋找力量,是從何時開始?第一次世界性的婦女會議,(那時候所謂的世界可能還只是歐洲),是在什麼時候?政府之間形成國際組織,共同解決問題,是1920年的「國際聯盟」。但第一次國際婦女會議卻在1878年於巴黎召開,那時候法國在國際上居於領導地位。第二次國際婦女會議是1888年ICW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Women)在華盛頓召開,YWCA的第一次世界婦女會議則是 1898年在倫敦召開。早在正式的、政府所支持的國際聯盟之前,婦女的NGO就己經進行結盟跟會議,當時交通如此不變,飄洋過海去開會,實在不容易,需要多大的熱情和決心啊!

參閱一些早期女青年會領導者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18世紀末到19世紀,女性受教育的機會很少,能出來工作的機會更少,而且當時社會認為女性拋頭露面外出工作是不光彩的事情。我發現這些投入女青運動的女性都受過很好的教育、出身於很好的家庭,充滿熱情、願意奉獻與服務,但是在常規的工作結構當中,沒有機會。以宗教熱情投入包括社會運動、服務性的工作,比較可以被當時的社會接受。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女性之間跨越文化互相連結的需求一直都存在。我從1970年代在台灣從事婦女運動,曾經很孤獨、常遭受打擊,但是出國開會時接觸到國外的女性主義者,發現處境類似,彼此打氣,得到很大的力量,而可以一直走下去,所以我覺得女性之間的聯繫很寶貴也很重要。

聯合國1945年成立時,各會員國決定設立一個人權委員會,但當時有四位女性代表堅持一定要設立一個獨立於人權委員會的婦女地位委員會,申張婦女權利,這四位代表中有一位是中華民國的吳貽芳。之後聯合國一直是婦女運動重要的舞台,包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而四次大會的NGO召集人都是女青年會,所以女青年會在國際婦運扮演關鍵角色。在婦女運動當中,婦女不但在本地集結,也透過各國婦運之間的聯繫影響國際組織,包括聯合國、歐盟、世界銀行,再回頭過來影響地的政府,形成強大的影響力。


女青運動

剛才約略介紹女性主義理論的演變,二十世紀晚期才發展出後殖民主義、生態女性主義。去殖民化是1990年代後殖民女性主義的主張,由第三世界女性提出。可是我在女青年會的歷史當中看到,女青年會內部去殖民化的努力是自發的,而且很早就開始。近期的一些論述當中也特別提出,不希望女青年會變成一個由白頭髮與白女人主導的地方,希望廣納各色人種以及年輕女性參與。在男性社會裡,權利總是要自己爭取才會得到,但是女青運動的領導者卻能主動反省,分享權利,這是女性主義真正的身體力行。

1938年世界女青大會後,因為第二次大戰,中間停辦了近十年,1947年決定在杭州召開世界女青大會,各國都要派代表參加,那時候的中國戰亂動盪,剛經過八年抗戰,正在國共內戰,可是當時的世界女青年會堅持在歐美地區以外舉辦大會,就是希望世界女青運動減少歐美、白人主導的色彩,更具有種族包容性。當時中國與日本剛打完仗,她們也有意推動戰後的國際和平。那時候辦世界大會的難度很高,最快的聯絡方式就是寫航空信,至少要一週才會送達,但她們願意克服萬難。當時提出來"enable women"的口號,1990年代以後"empower women"是全世界婦運的重點,二者意思相近,都是讓女性發揮能量,參與社會。

此後,原先皆是殖民地的印度、錫蘭(斯里蘭卡)、緬甸等等,開始培養在地的婦女領袖,台灣的第一屆會長就不是西方白人,但是其他地區則幾乎都是由白人傳教士推展事功,爾後才訓練當地的婦女擔任領導。印度等這些亞洲國家成功的經驗,也被複製到非洲,並且在國際訓練中由亞洲女性擔任訓練工作。在對抗種族歧視方面女青年會始終採取堅定立場,有效執行。

世界女青年會在本身的組織層面也做到去殖民化,日內瓦總部的工作同仁來自各國的不同人種,五位副會長,必須來自五個不同的洲。這樣做需要付出行政成本,例如增加語文的困難,大家都在用非母語溝通,要克服不同的思考邏輯,可是該做的還是得去做。在文化層面,則努力增強在地文化的信心, 1956年,印度在孟買舉行全國大會,來參加的女性都沒有戴帽子,這實在意義重大。女青年會從英國發源,英國的女王、上流社會女性出門都要戴帽子,殖民地也很自然的接受這樣的文化,但是女青年會讓大家了解在地文化的尊嚴,所以那次會議之後,全部都不再戴帽子了,這是很有象徵意義的文化突破。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南非,南非在重要聚會的時候,會員都穿戴整齊並且戴上帽子,有一位成員說她參加女青年會的目的就是要丈夫給她買漂亮的帽子,因為這是上流社會的聚會。後來一位南非的會長告訴會員:因為妳們要坐火車去開會,每次大包小包還要帶著帽子盒,很不方便,教她們如何輕裝上路,增加機動性,這種文化的轉變其實是有意識的在進行。

幾乎在世界各地所有的難民營,所有受苦難的地方,都有女青年會的事工,這不但難度高,而且要做出道德的選擇、克服許多危險,譬如選擇幫助巴勒斯坦難民,招致以色列不滿;在曾經長久實施種族隔離制度的南非,黑人與白人不能住在同一區域,不能上同一所學校,有諸多限制,但是南非女青年會在1950年代,就堅持黑白同會,為了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克服晚上的宵禁,她們常在晚上穿越封鎖線,開很遠的車,回到居住地,以行動反抗種族隔離政策。

很早開始,女青年會做的就不只是服務,而且是要開發在地女性的力量,服務與運動並進,所以我看到的,除了運動的理念之外,還有組織的經營,這點很特殊,有別於其他運動團體。譬如女青運動強調財務管理的重要、責任的重要、管理的效能。有效的治理是現代管理的重要理念,這樣看來,女青年會不單是運動團體,也是一個有效的管理體系,強調自給自足。我們常說給人魚吃不如教她釣魚,但女青運動並不停留在教人釣魚而已,還要挖魚池,開發魚源。烏干達的女青年會有一個「小牛計畫」,她們看到荷蘭養了過多的牛,必須要殺掉,因此開始和美國談,運送50隻小牛到烏干達,分給每家一頭牛飼養,條件則是生下來的第一隻小母牛一定要送人,不能自己留著,牛奶不只自己喝,還可以賣給鄰居,並將牛糞做燃料,和鄰居分享,這些都是非常有創意的經營理念。

在女青的宣示中,經常強調尊重差異性,以女性主義理論發展的脈絡來看,早期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同性,女性與男性相同,所以應平等。人的差異性被看到,而且受到尊重,是在後現代、後殖民的時期,也就是二十世紀末。但女青年會在二次大戰後,就開始強調尊重差異性,而且憲章的改寫由下往上,由各地的想法匯聚起來,由下往上推動改變是婦女運動、女性主義非常重要的精神。其次,女青也表達對環境的關心和尊重,維持永續環境。不只尊重人,看到人的價值、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更進一步尊重不同物種,讓地球真正做到永續共生,完全符合生態主義女性主義的精神。在時代潮流中,女青年會不但與時並進,有些觀念甚至是在女性主義論述之前就已經提出來,而且已經做到,這一點我覺得非常值得去了解、發揚光大。

最後,剛才我一直在問一個問題,女青運動的力量從何而來?我從事婦女運動及婦女研究,發現有些人很會講理論,但真正要做的時候卻做不到。譬如說平等,平等的理論本身有複雜性,不容易弄清楚,但是要真正做到平等更是困難,可是女青年會不只有些理念超前,而且有實踐力,我相信這個力量來自於信仰。18、19世紀的啟蒙運動、科學革命、工業革命為人類社會帶來重大改變,也孕育出新的、影響我們生活的重要思想,西方人開始充滿自信,相信人定勝天、宇宙以人為中心。上面介紹的女性主義除了生態女性主義之外,也都是人類中心思想,我們若以人為主,負責的對象是其他的人。民主是對選民負責、對議會負責,一切都是人跟人之間的事情,但人性是軟弱、經不起挑戰及誘惑的,所以不易堅持實踐理想。若       人能謙卑看到超越自我的力量,不執著於人類中心,和上帝建立連結,對上帝負責,不必拘限於任何宗教形式,我相信那個力量對軟弱的人類是更重要的。

◎會後提問:

提問一:YWCA創立之初很重要的一個精神就是”Christian”,在這樣的一個時代,Christian的概念還是很重要嗎?(余美玉 志工)

答:這是有一個演變的歷程,YWCA在十九世紀成立的時候是基於Christian理念,是宗教團體,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包容,從Christian but變成Christian and,換言之,從純粹基督徒團體轉變成接納其他宗教信仰的會員,但她們沒有投票權,也不能任幹事職,再演變到可以投票,也可以任職幹事。YWCA很早就在印度發展,因為不是基督教國家,所以需要接受其他信仰的女性加入,展現包容性(inclusive),那時YWCA已經是一個容納各種信仰的組織。

我自己不是基督徒,但宗教的力量對我很有吸引力,感謝Christian and讓我可以加入這樣一個不斷成長、創新跟反省的組織。「反省」是很重要的,我們常常反省別人,卻很難反省自己,但YWCA的宗教力量讓它能自我反省而更謙卑,如果我們一直抱著人定勝天的觀念就不會去反省,如同剛才所提及的,許多社會運動或民主運動開始時有理想,但掌握資源之後容易被誘惑而腐化,就是因為缺乏反省的力量,因此我認為宗教的力量是值得珍惜的。

提問二:在您透過文獻對女青年會歷史的了解,以及您在女性研究的專長上,您會如何定位女青年會在眾多的女性主義派別中的屬性? (謝敏蘭主任)

答:女性主義理論的演變和女青年會的發展都有一百多年歷史,幾乎同時發展,所以它們是不斷的互動與互相吸收。女青年會雖自稱婦女運動,也曾反省到底自己是不是一個婦運團體?為何在婦運的領域或是女性主義裡YWCA都沒有被承認,因為投注心力於行動,較少參與論述發展,但實際上它的行動並沒有落在論述之後。

女青年會的行動中其實可以看到各理論流派的影子,在追求平等與權利(right)上,偏向自由主義。女青運動和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距離較遠,不會去談經濟重分配,也不去解構家庭。

激進女性主義在1970年代提出許多新的觀念、理論及名詞,比如說暴力的概念,指出在父權社會裡面暴力是被合法化的。在清朝法律中,丈夫對妻子有生殺大權,如果丈夫懷疑妻子不貞,有權殺妻,這樣的法律不只在清朝,在許多國家都曾經被允許。激進女性主義徹底檢討父權體制及父權文化,點出許多過去大家習以為常的盲點,家庭暴力才開始被問題化。

「性騷擾」這名詞也是70年代激進女性主義發展出來的,從前沒有這名詞也沒有這概念,現在YWCA在防止暴力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所以不必自限於哪一理論與流派,而是吸收各流派最精華的部分,變成行動。各派理論之間也會互相影響,例如早期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強調人的自主性,主張政府不要介入私生活,公私界線分明,但後來受到激進女性主義影響,認為個人的就是政治的,舉例來說,家暴看起來是個別婦女在家中受到暴力對待,是個人問題,但它其實是社會集體的問題,因為不只一、兩個女性受到家暴,很多女性都受到家暴,就成了社會問題,所以應該用政治來解決,透過法律及政府的介入、干預,避免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所以各流派是互相影響的。

我們應當保持開放的心態,對不同的主張在了解之後再做選擇。 World YWCA很重視差異性、在地化,就是包容開放的心態。和其他團體相比,YWCA在台灣的優勢,是擁有World YWCA強大的支持網絡,有更多走出去與世界接觸的機會。聯合國和APEC等官方組織不是唯一與世界接觸的管道。我們和各地的YWCA以及世界總會之間的資源共享及網絡建立是很重要的。

提問三:YWCA能有悠久的歷史及制度化,是何因素及主要核心支持著它?(吳如珊 董事)

答:有兩個因素,一個是「人」,一個是「理念」。YWCA有許多優秀的人才,長久奉獻,使事工得以有效延續,而且維持高品質。另一個是理念,YWCA堅持而且不斷更新理念,保持運動的熱情。這都是人的部分。YWCA還有和上帝的約定,結合人的理念和信仰的力量,才能夠長時間保持穩定、堅定的發展,這點我覺得很重要。雖然本身不是基督徒,但我很佩服信仰的力量,能把個人得失放下,以全體為重,實踐聖經的教導,包括愛、分享、平等及尊重。心理學家Maslow曾指出人的五個需求,後期發展成八個,加上對知識的追求、對美感的追求、還有最後一個需求就是超越人世的追求,即不只是看到自己的需要、人的需要, 還有自我跟更大的力量之間的關聯性,追尋更積極行動的方向。在全世界的婦運當中,World YWCA長久居於領導地位,也期許台灣YWCA在在地生活中更有自信的扮演領導角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