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燕翎 農委會性平會民間委員
司改國是會議才剛開幕,就有法官批,議題內容陳義太高又貪多,連法律人都未必懂,這樣司改如同「跟農婦講雲端」,無法溝通,又沒有效果。言下之意,女性農民是最落伍、無學習力的一群人。
且不論司改會議本身的問題,如此歧視女性和農民的無知心態首先應當成為改革對象。批評者可能完全不察今天台灣女性在農業中扮演的角色,雖然在農村仍然常常看到男人泡茶開講、女人勤奮勞動的場景,女農早已不再只是男性身後那默默工作的身影,更擔任了規劃、生産、行銷的主導者角色。從農委會出版的《女農筆記》可以看到優秀的女農堅韌、勤勞、溫暖及聰慧的表現,她們守護著本地食的安全,同時也開創了新型的農漁産品的食安企業。
在農業傳統的分工中,女性的確長期受到壓抑,不論在私領域的土地繼承或公領域的農會會員身分和選舉,都由男性把持,女性無聲,因而至今農會的理監事幾乎都是男性,女性因為被摒除而無從競爭。反而是在新科技的領域,女性可以憑藉努力學習而有所發揮。恰恰就是最新的雲端科技,給了女農舞台,所以我們看到在夫妻都務農的小農家庭,往往由妻子設計、管理網站,負責行銷,她們絶對是雲端的好手,對雲端的熟悉恐怕不亞於一般法官。
而當國人因食品安全惶恐難安之際,很多女農和她們的家人堅持有機生產,愛護土地,透過市集、團購和網路送到消費者手中,拒絕短期的、高利的誘惑,不願以不合格的商品充數。也有許多女農慢工細活地發酵、醃漬、烘焙食品,生產在地的健康食材,為了不讓古老的廚藝流失,也為了保存那古早淳厚的舌尖風味。
今天全世界正逐漸從大規模、工業化、單一農作物生產的傷害中覺醒,聯合國回頭向非洲的女農民汲取生物多樣性的農耕經驗、以及對土地和動植物的疼惜之情,台灣實在不應無端菲薄我們的女農民,反而應當珍惜和重視和她們的知識與智慧,視為農業再生的契機,甚至發展為社會重生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